• ????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农信动态 > 农信新闻
广东农信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 金融“暖阳”沐浴实体经济
2024-06-13


今年以来,广东农信大力开展模式创新、服务创新、产品创新,推动科技金融精准投放、绿色金融乘势而上、普惠金融扩面提质、养老金融温馨暖心、数字金融有所作为,为地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农信力量。截至今年3月底,广东农信辖内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9225.73亿元,比今年初增加216.76亿元,同比增长6.28%。

为提升科技金融质效,广东省农信联社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(知识产权局)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组织辖内农商银行与各地科技、知识产权等政府部门主动对接,建立上下协调联动机制,共享政策、行业信息。同时,广东农信创新推广“知识产权质押+政府风险补偿资金+科创企业用信”业务模式,有效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题。截至今年3月底,广东农信辖内农商银行科技贷款余额668.23 亿元,同比增长17.76%;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54.11亿元,业务量位居同期签约银行机构第一位。另外,广东农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,设立科技支行15家,为科技园区企业提供“一点接入、一站办理、一键跟踪”的便利金融服务。

广东农信聚焦“双碳”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,重点加大对人居环境改善、清洁能源、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信贷投入;创新推广“林权贷”“光伏贷”“美丽池塘贷”“碳排放权抵押融资贷”“节能贷”“技改贷”“绿色债券”“碳排放贷”等绿色信贷产品;推行绿色服务,满足高耗能、高排放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融资需求。截至今年3月底,广东农信辖内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46.08亿元,同比增长22.36%。

为扎实推进普惠金融,广东农信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,加大乡村产业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力度;充分发挥人缘、地缘、亲缘优势,着力畅通城乡金融服务“毛细血管”,以全省行政村为单位开展一支部、一特派、一体机、一平台、一授信“五个一”工程,为广大农户提供“零距离”金融服务;聚焦县域民生短板,多元整合资源要素,吸引组织、人社、医保、行政服务中心等各类主体参与线上线下服务窗口建设,让金融、政务、电商、物流、民生服务直达乡村“神经末梢”。截至今年3月底,广东农信辖内农商银行支持“百千万工程”贷款余额5165.52亿元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063.32亿元、涉农贷款余额4126.25亿元、普惠贷款余额4899亿元;为1575万家涉农企业进行授信服务,为232万家涉农企业提供信贷支持;布局2693个服务网点、7754个便民金融服务站;为首贷户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贴息贷款分别超100亿元、50亿元;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、再贴现贷款余额368.89亿元;对接省乡村振兴融资风险补偿资金,创设“惠农风补贷”产品,投放贷款57亿元,居全省合作银行首位。

广东农信结合现实需求加快养老金融发展,推动金融“适老化”改造,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体验;为特殊老年客户群体提供“上门服务”;提供老年人专享金融服务;推出多元化养老金融产品,让老年客户群体享受更贴心、更暖心的金融服务。如中山市针对老年客户群体风险承受能力较弱、更关注资金安全性的特点,推出60岁以上客户专享的“银龄存”定期存款产品,存款利率高达2.45%,比同期挂牌利率高45BP,累计办理11733笔,共计9.62亿元,进一步满足老年客户群体金融需求。

在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方面,广东农信一方面搭建农村金融数字生态,积极运用互联网、大数据等科技手段,创新开发“悦农e贷”“悦农小微贷”“税易贷”等数字化融资产品,设计搭建“三农易”“小微易”等移动办贷平台及“户户通”APP数字化服务平台,为超2000万名线上用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,为超100万名客户提供融资服务,贷款规模近600亿元;另一方面,广东农信丰富农村数字化金融工具,整合“云闪付”、微信、支付宝等平台,积极推动“悦农e付”进入民生领域,参与全省“移动支付示范镇”建设,开展“智慧+”医疗、教育、政务等民生项目。同时,广东农信加强数据安全、网络安全、科技外包等风险管理,防范新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。自2023年至今,广东农信核心系统可用率保持在99.9%以上,稳定运行率100%。

(来源: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)


APP下载
微信
公众号
智能客服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