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是新时代赋予金融机构的政治责任,也是广东农信坚守支农支小定位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。广东农信从服务机制创新、资源精准适配、生态协同共建“三个维度”发力,推动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在县域和乡村落地生根。截至2月末,广东农信科技贷款余额706亿元、同比增长9%,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47亿元、同比增长46%;绿色贷款余额293亿元、同比增长25%;普惠贷款余额5140亿元、同比增长7%,养老产业贷款余额0.56亿元、同比增长8%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119亿元、同比增长37%。
以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。广东农信聚焦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7大未来产业,创新“产业图谱+金融链长”服务模式,设立专项信贷额度支持工业技改,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“政银保”联动机制,对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实行“一户一专班”服务,推动金融资源向“制造业当家”主战场集聚。
以绿色金融助力“绿美广东”建设。广东农信创新“绿色项目清单制”服务,将林业碳汇、生态修复等纳入融资支持范畴。同时,广东农信构建“绿色金融+”服务生态,推动绿色信贷与农村环境治理、清洁能源推广深度融合,大力推广“光伏贷”“林权贷”等特色产品,探索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产品。
以普惠金融深耕县域底盘。广东农信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,深入实施个体工商户“星火贷”项目;强化“金融特派员”驻村服务,打通偏远地区金融服务“末梢”;针对“百千万工程”特色镇村,创新“一链一策”信贷模式,为农业产业链定制“产供销一体化”金融解决方案。
以养老金融服务“银发”经济。广东农信围绕社区养老、健康管理等民生需求,构建“金融+康养”生态圈;在县域网点建设“适老化服务示范窗口”,提供大字版智能终端、方言服务等暖心配置,让老年人享受“一站式”金融服务。
以数字金融重塑服务模式。广东农信建设省级涉农信用信息平台,打通政务数据与金融服务的连接通道;加快线上化服务转型,推动政务平台嵌入普惠信贷、社保缴费等高频服务场景;把握数字乡村建设机遇,打造“云上农信”服务体系;探索“数字金融+农村电商”融合模式,为农产品出村进城提供金融基础设施支撑。
(来源:农民日报)